返回列表
用高可靠性铸就世界级发电设备
发布时间:2024-05-13 来源:耐热不锈钢

  有一种设计,直接对接用户所想;有一种制造,不断向更高工艺挑战;有一种管理,可以让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做到极致。

  “全员提升品质,彰显品牌魅力”,这是2019上海电气“质量月”主题。毫无疑问,经过这些年努力,上海电气品牌价值一路上扬,今年更以812.76亿元再创新高,继续领跑中国机械行业,向世界级品牌阵营又迈进一步。品牌价值飙升的背后,折射出上海电气在各领域发展品质慢慢的升高,特别是在能源装备领域,上海电气发电设备比肩世界一流。

  5月31日,2019年电力可靠性指标在京发布。上海电气汽轮机、发电机、锅炉三大主设备总体可靠性排名第一。

  上海电气发电设备可靠性称霸行业,离不开电站集团对标世界一流、赶超世界一流的坚定决心,离不开质量发展“精益、精品、精心”总目标的引领,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精准行动力。

  当时正在北京投标的上汽设计处副处长黄庆华接到了一项新任务:广东一家民营业主需要一份比常规百万等级性能更优的汽轮机优化建议报告。在投标间隙,黄庆华和他的团队连夜赶制出来了。

  “我记得很清楚,为满足更高的性能要求,我们把末级长叶片从常规的1146毫米提升到1220毫米;在结构上,把9级回热抽气提高到10级回热抽气。我们一共提了十条建议,最终大部分建议业主都采纳了。”黄庆华回忆说。

  黄庆华说的这家民营电力企业就是广东陆丰甲湖湾电厂。该电厂配备2台新型1000MW超超临界机组,机电炉辅均由上海电气供货。电站集团在主机设备上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可实现10万小时不爆管、不开缸,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徐志强,电站集团质保部部长,这位即将退休的老部长对电站产品比对自己的孩子还熟悉,“我们有自信,电站产品是世界级的,在市场上有竞争优势,口碑也不错。但是,你研制出来的东西,是不是市场所需要的?这里面体现出市场意识、用户意识,也是一种质量意识。”

  事实确实如此。设计质量,关乎市场、关乎品质、关乎成本。设计人员只有直接对接用户所想,才能在设计质量提升方面有的放矢、更具针对性。

  上汽设计处采用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专门成立了一个“虚拟团队”,沉到用户中去,了解用户的所思所想。“用户提目标,我们的任务是用专业手段去达成这个目标。”黄庆华和他的团队正是通过这样准确对接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当下,在火电市场持续低迷的压力下,上汽早已瞄准工业透平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不过,在小机领域,上汽还只是个“新人”。负责化工驱动对外接口设计师陈先锋说,“所以我们应该快速转变的就是心态”。

  去年,上汽获得了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5台驱动压缩机汽轮机组订单。陈先锋说:“前期为了充分了解业主需求,我们和电站销售团队多次与业主方进行项目沟通,并主动上门推介产品,长达一年之久。”可以说,该项目是上汽进入化工驱动领域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单,对上汽意义重大,不仅打破了化工驱动领域原本的垄断格局,而且有助于上汽在市场上树立示范标杆。

  而就在两周前,上汽与潍坊弘润石化科技有限公司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又在地炼化工驱动领域获得了首单。在弘润石化业主看来,上汽虽然刚进入化工驱动领域不久,但通过前期的调研和当地考验查证,引人注目的最大优势是雄厚的研发与制造能力。

  应该说,弘润石化的看法很客观、很有代表性。上汽正把在大机上的优势,逐步复制到小机上,用过硬的设计技术和制造质量引领市场,继续保持汽轮机组在市场上的高品质、高可靠性。

  去年,在上发制造部厂房内,一座现代化的清洁棚建成,占地800平方米,高10米。这个高规格的“套房”,是上发专门为两台叠装机器人准备的。机器人上岗后,以前手工叠装一个班次要配备6个人,现在只要2名操作工,连吊运工作都可以兼掉。在两个机器人同时开工的情况下,每年可完成50~60台铁芯压装,基本满足目前上发在手订单中此类结构的“全智能化叠装”。

  其实,在上发工艺质量控制行动方案中,机器人的引入仅仅是工艺质量提升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工艺人员是——设计的基本要求的传递者、制作的完整过程的设计者、质量发展要求的输出者。”上发技术部副部长、工艺处处长顾臻这样总结。

  上发工艺部门除了3个处室10个小组细分工艺路线年起,还组建了一支由质控、设计、制造等条线工程师组成的“五位一体”攻关团队,会诊疑难NCR。

  在顾臻印象中,今年以来有影响的“工艺攻坚战”不下4、5场。为提升压装质量,工艺人员对整个压装过程进行梳理,对叠装过程中相关工序参数进行细化,并将这些要求纳入到《铁芯段外压装分步质量控制标准》中,经优化改进后,NCR同比下降84.2%。

  不仅是定子铁芯条线,别的产品工艺条线及特种工艺条线,也都全方面开展了分步质量控制标准建立和完善工作。目前,上发已编制分步质量控制标准17个。

  事实上,一向以管理领先的上发,在向世界最强供应商进发的路上,早就举全厂之力将质量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建立了质量“全追溯”机制,并用“质量损失成本”的方式将质量显性化,纳入到年度绩效考核系统,并逐级分解到部门、处室,通过这一种形式真正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各级组织。

  今年初,上锅订单管理部副部长陆学军在与某项目用户交流时得知,由于两年前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该项目突然暂缓,可项目下游的大部分供应商都已全部投入,无法刹车。本次项目重启,供应商首先就要和他们谈索赔事宜,谈判十分艰难。

  但是在上锅,谈判变得容易很多。“我们有规范的项目风险管控制度与流程,在项目执行与风险管控之间找到了较好的平衡点。”陆学军说。上锅对刹车项目制订安置方案,做好用户安抚工作,为今后项目重启打好基础。

  锅炉作为传统火电项目中交货最早的设备,相较于汽轮机、发电机来说,产品风险管控要求更高。从采购到现场安装,长则近1年,短则也要5、6个月,在这期间风险管控的难度也更高。而之前,用户对锅炉质量的诟病也较多。

  近几年来,上锅在多年项目执行过程中注意经验的总结与提炼,完成了项目风险评估模型,在提升产品可靠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上锅将项目执行大体分成五大评估项:项目安装的批文情况、客户信用、工程里程碑、项目启动条件、资金情况等,并分别赋予分值权重,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审核,总体上考核项目执行的风险情况。

  “我们通过建立质量风险识别模型、构制管控体系,强化追本溯源。通过持续梳理价值链实现过程风险控制要点,将风险控制应用于重点产品、新产品过程管控当中,并向相关供应商进行风险贯宣输出,在质量风险尚未变成质量上的问题前,落实预防改进措施,提升产品加工质量,为产品交付准点提供有效保障。”上锅质保部部长范文炯这样解释。

  电站集团质保部对上锅的做法赞赏有加。上锅质量管控体系已连续三年滚动升版,产品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甲湖湾项目就是一个极好的案例。由上锅自主设计的百万等级π型锅炉在甲湖湾电厂首次亮相。该锅炉采用了当前世界最先进的技术,保证热效率达到了95%,为全国最高。经过设计优化,其工地焊口比同类型机组减少近10%。

  今年质量月中,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张科在质量专项劳动竞赛调研推进会上指出,在今年首批专项劳动竞赛签约单位中,上汽、上发、上电等质量管理工作基础扎实,均获得过政府质量奖等荣誉。这些“优秀生”的经验要好好总结。会议透露:集团将以质量专项劳动竞赛为载体,用3~5年时间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在此次质量专项劳动竞赛调研推进会上,上汽、上发、上电等企业总经理进行了现场交流,他们的发言精彩纷呈:质量铸就精品,精品提升品牌;具备“可靠性最优”的质量竞争能力;质量会议是第一会议;以KPI为引领的质量管控……

  这些质量“金句”的背后,无不体现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电站产品对标顶级,以品质赢得用户,质量竞争力将是未来核心竞争力之一。”徐志强如是说。

  ——技术优势,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不停地改进革新,一直在改进,技术上具备了稳定的优势。

  ——产业基础优势,电站集团深耕设备制造多年,在不断追求更高品质的路上,培养了一批技术、管理和技能人才,培育了很好的工匠精神基础。

  ——质量管理基础优势,供应商管理系统很成熟,电站产品有很好的美誉度等。

  在2019年电力可靠性指标发布上,电站集团作了题为《以专业、致未来》的交流发言。通过质量管理,让产品从研发到市场做到极致,让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

  “我们决不能依靠领导重视,人治是治标不治本,唯有标准和制度才是标本兼治的良方。我们以开放、透明、合作的态度,接受用户监督检查,对存在缺陷不掩盖、不回避。”徐志强坦诚。

  去年,在以构筑代表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高端品牌集群为目标的“上海品牌”认证中,首批共有53家企业上榜。其中,上海电气推送的单位主要以电站企业为主,上汽、上发、上锅、上电等均榜上有名。

  电站旗下今年新成立的水务公司是制造型工程公司,无论是产品质量管理还是工程质量管理,水务公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质量管理成效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上海电气总承包的浙江石化一期10.5万吨热法海淡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水务公司质量专员李嫣说,项目位于舟山市鱼山岛上,条件恶劣,水务公司质保团队在重大工序转序之前,重要质量检验节点,都要到现场做监督审查,每次上岛一呆就是十天半个月,台风期间更是经受了恶劣环境的考验。

  该项目第一套装置成功产水,标志上海电气首次突破热法10万吨级这一门槛,进入世界热法海淡第一梯队,获得在中东等传统高端市场业绩的准入门槛。这是上海电气产品高品质的基因传承,彰显了“上海制造”的新高度。

  在8月份召开的上海电气科学技术创新大会上,上海电气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黄瓯曾指出,对于新产品,不光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很明显,这是集团释放的一个信号,新产品更要对标顶级,以品质赢得市场。毫无疑问,水务公司已用行动诠释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问题。

  质量改进永无止境。电站集团在上海电气品牌推广和价值打造上,一直在引领和探索。这种由发展能力和行业地位所决定的责任,仍将是电站集团必须担起的重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