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统计视角下宁波加快实现GDP2万亿目标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4-05-15 来源:耐热不锈钢

  近年来,宁波经济总量与杭州等城市的差距持续拉大,经济提高速度时常低于杭州和浙江全省中等水准。从统计核算角度分析其结构性原因,有助于直观揭示经济总量与增速差距的根本原因,为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提供针对性思路和对策。

  GDP总量核算是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加总求和得出,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建筑业、批零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14个行业。各行业增加值=各行业产值×各行业增加值率,各行业增加值率由全省统一确定。

  年度和季度GDP总量核算方法不一样。季度GDP以上述生产法为基础进行核算。地方政府的年度GDP核算,第一产业采用生产法,第二、第三产业采用收入法,即对经济活动主体的应付劳动者报酬、当年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4项的加总。

  GDP增速是指扣除价格因素的可比价增速,由23个行业基础指标增速的加权求和得出,包括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下工业增加值、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公路运输总周转量、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商品房销售面积等。GDP增速核算指标全省统一(见附表),但指标权重系数不一样,权重系数根据各城市上年GDP具体组成确定。

  影响GDP增速的重要的因素是各行业经济活动物量增速。为减少价格对实际增速核算的影响,GDP增速主要根据当期经济活动的物量增速核算,与上年同期GDP总量没有算数上的直接关系。23个指标中,一部分是物量指标,如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商品房销售面积、邮政业务总量、电信业务总量等;另一部分如规上、规下工业增加值等现价指标,通过价格系数折算成可比价指标。

  年度GDP分为初步核算和年终核实。初步核算是在季度核算的基础上,于次年初以统计公报的形式公布。年终核实是在次年下半年,依据年度统计资料、财政决算资料和部门行政记录等更丰富完整的数据资料,对初步核算的GDP增速、总量进行修订,以年鉴形式公布。

  为提高GDP核算的准确性,我国每5年开展一次经济普查,并根据普查结果对当年和近5年GDP总量和增速做全面修订。2004年、2008年、2013年、2018年我国分别进行了4次经济普查。从普查结果来看,当年GDP总量修订的幅度分别为16.8%、4.4%、3.4%和2.1%,显示我国GDP核算准确性逐步提高。

  根据现行GDP核算制度,影响GDP增速的重要的因素是各行业经济活动的物量增速,与上年同期GDP总量没有算数上的直接关系,上年GDP总量和增速修订对随后年份GDP增速测算没有直接影响。

  从年终修订看,“十三五”时期,宁波只有2016年和2017年两个年份的GDP总量在年终核实时进行了修订,其它年份的经济总量和所有年份的增速均未做调整。2020年年终修订情况尚未公布。从经济普查修订看,根据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宁波2016—2018年的GDP总量分别上调了5.1%、3.1%和4.2%,2016年和2017年增速分别上调了0.1个百分点,其他年份未做修订(见表1)。

  宁波GDP总量、增速的修订频次和幅度在省内处于中等。例如,2016年、2017年年终修订,年度GDP总量修订幅度分别为1.7%、-0.05%;同期,杭州的修订幅度分别为2.38%、0.37%,均高于宁波。又如,2018年经济普查后,对宁波2016年和2017年增速分别上调了0.1个百分点,同期,杭州分别上调了0.1个百分点。

  按照现行GDP核算制度,宁波GDP核算的主要坏因包括研发投入、总部经济、产业体系(第二、第三产业占比)、企业结构(规上、规下)等。

  2015年三季度,知识产权产品研制投入开始计入GDP,对各地GDP总量核算带来较大影响。如2020年,杭州研发投入为563.5亿元,宁波研发投入为353亿元,仅此一项相差约210亿元。

  与杭州等同类城市相比,宁波总部公司数较少(见表2)。由于分公司数据归属于总公司所在地进行统计,从而对宁波GDP核算产生不利影响。

  不同行业增加值率不同,这是影响GDP总量核算的主要的因素。金融、软件信息技术等服务业增加值率高于工业,通信设施、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等新兴起的产业增加值率高于传统制造业,烟草、医药等特殊产业增加值率高于普通产业,化工等下游产业增加值率高于石油加工等上游产业。

  从宁波与杭州比较来看,杭州增加值率高的行业占GDP比重(以下简称“占比”)高,宁波则相反。这是两城GDP差距的大多数来自。例如,宁波占比最高的工业增加值率为22.7%,工业中占比较高的汽车制造业增加值率为24.5%,石油、煤炭及其燃料加工业增加值率为21.9%;在第三产业中,宁波增加值率较高且占比超过杭州的只有批发、零售业(60%)。而杭州占比最高的是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8.9%)及金融业(79%),医药制造业是杭州的优势工业门类,其增加值率为33.7%(见表3)。

  规上企业统计为企业直报,较为准确,规下企业统计为抽样调查。规下企业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营业收入、成本、利润等指标多是估计而来,部分企业存在“怕露富”心态,易产生低估。同时,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增加值率也不一致。相比于杭州,宁波规上工业公司和服务业企业占比分别少1.4和0.3个百分点,规下工业公司和服务业企业占比分别多7.1和9.4个百分点,个体户占比分别多8.5和9.7个百分点,这也是GDP核算的坏因之一(见表4)。

  在GDP增速核算的23个支撑性指标中,宁波近三年增速低于浙江省中等水准的主要指标是交通、邮政、电信、金融等服务业指标。其中,公路运输周转量、邮政业务量、电信业务总量、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差距均呈逐年扩大趋势,差距分别达6.2个、31个、5.1个和6.6个百分点,合计拉低增速约0.5个百分点,金融业增速差距稳定在3个百分点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略低于浙江省中等水准(见表5)。

  宁波增速低于杭州的主要指标是邮政、餐饮、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指标(见表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商品房销售面积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差距均呈快速扩大趋势,差距分别达到39.7个、54.4个和12.8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差距稳定在3个百分点左右,餐饮业营业额差距上下波动较大。

  综上所述,影响宁波GDP总量的坏因最重要的包含研发投入、总部经济、产业体系、企业结构等,影响宁波GDP增速的坏因大多分布在在交通、邮政、电信、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且与浙江全省、杭州的增速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因此,从GDP核算角度看,必须围绕上述关键因素,深入分析挖掘原因,研究针对性思路和举措,突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一是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是宁波与杭州GDP总量差距的主要的因素,也是宁波评价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的直观标准。要更加重视引导全社会对科学技术创新的资产金额的投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增强创新集聚和输出能力。要健全政府财政科技投入机制,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及投向,确保研发投入支出和强度只增不减。高位引进共建若干重大战略性高端研发机构,实施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加快满足全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需求。充分的发挥企业创新的主体作用,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行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试点,优先扶持研发投入强度达线、达速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二是引进培育总部企业。总部经济具有非常明显的税收供应、产业集聚、资本放大等外溢效应,综合反映了城市资源配置、经济决策、价值分配和形象塑造的掌控力,是近年来各大城市争夺的重要稀缺资源。要实施更加开放的总部政策,持续吸引、培育各类公司的总部或区域性总部、核心分支机构在甬落户、设立实体法人机构,培育有创新活力的成长性总部。加快落实《关于加快培育制造业百强企业的实施建议》,研究制定服务业总部企业、五百强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夯实总部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对标世界一流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能级,降低总部经济运行综合成本。

  三是加快制造业扩量提质。以扩大制造业规模和提高制造业增加值率为导向,以“246”产业集群为重点,放大宁波传统产业集群优势,深挖产业升级释放的增量,进一步夯实经济稳步的增长的制造业基础。顺应汽车产业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趋势,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科技化、智慧化、绿色化、高端化水平。做足“油头化尾”文章,“油头”要向国际能源贸易突围,“化尾”要深耕精细化工,力争在关键基础化工材料、高端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工装备及尖端技术方面推出国产替代产品。推进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层次地融合,嫁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实现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盈利方式系统性重塑,提升产业增加值率,推动单项冠军企业向技术冠军企业和头部企业升级。

  四是着力培育新兴起的产业增长点。新兴起的产业增长快、增加值率高。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蓬勃推进的窗口机遇,未雨绸缪,更好地应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全球供应链加快重构的趋势,大力引进重点项目,引育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全方位做好空间和要素保障,着力在信息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优化创新生态链能级,建设高效高能的一站式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吸引更多科学家、企业家在宁波联合创业。进一步深化创新体制改革,加快突破长期困扰新兴起的产业发展的体制瓶颈,完善包容审慎的适应性监管体系。

  五是积极挖掘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潜在能力。现代服务业既是宁波上一个“万亿元GDP”目标实现过程中与杭州的主要差距产业,也是宁波下一个“万亿元GDP”目标实现过程的重要潜力产业。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必要支撑,也是更快做大城市GDP蛋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像抓工业一样持续狠抓现代服务业,集中政策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规划政策,力争“十四五”期间宁波服务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壮大现代商务、现代金融、交通物流、休闲旅游等宁波主导服务业的规模,全力发展信息科技、文化创意、数字贸易、检测检修等发展的潜在能力大、成长性高、引领性强的新兴服务业。把人口集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性策略,推进非流动人口公共服务市民化探索,全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幼托等生活性服务业。

  六是推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自觉把握我国城市发展由“空间构建”向“内容填充”转化的阶段特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使房地产业成为服务共同富裕先行市建设的基础依托。加大住房供给保障渠道,更好满足刚性群体的居住需求。要快速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加快实施城市复兴工程,增强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风貌辨识度。健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减少房地产市场过动对商品房销售面积、房地产业工资总额、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等多项GDP核算支撑指标带来的连锁不利影响。

  七是提升统计基础单元“规范化”水平。持续推进“小升规”,加强对纳入培育库的企业专题培训、调研指导,推出更多有利于企业升规的信贷产品、用地政策、用能政策等,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打消企业顾虑,增强统计基础资料的准确性。深入分析公路运输周转量、邮政业务量、电信业务总量和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相对较慢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进相关领域业务发展和提高“应统尽统”水平。加强大数据分析应用,充分的利用实时大数据与统计基础数据开展对比,推进政府与企业合作,加强统计数据服务企业场景开发,提高全社会配合统计工作的积极性。